TPM火熱的背后竟是這樣?
來源/作者: TPM咨詢服務中心 丨 發(fā)布時間:2020-11-24 丨 瀏覽次數:
TPM咨詢服務中心TPM咨詢公司概述:在我所在的這個地區(qū),中型企業(yè)的維護人員們總是利用各種各樣的機會舉行派對,排列最近的困難,談論最近的熱鬧話題,大人物們互相幫助,不難解決。最近一兩年,每次派對都離不開話題。TPM,它總是出現在我們看的雜志、網絡和新聞中。二是無論是會議交流還是訓練參觀,TPM總是不可或缺的內容。最重要的是,我們所在地區(qū)的很多機構正在制作或準備TPM。總體上給我的感覺是,在我們這個設備管理和維護的范疇里,TPM似乎是不同尋常的熱量,成為潮流。
TPM全員生產維護
我一直相信“存在即合理”這句話,即如房價過高、設備工作不受重視之類也必然有其合理性一樣,TPM火熱全國也有著其必然性。下面就談談我個人對TPM火熱背后的必然性的認識。
首先,TPM本身有著鮮明的契合國情的優(yōu)越性。
這種優(yōu)越性主要體現在三點上:
1、理念先進。正如網文所說的那樣,TPM是一種先進的生產管理方式,它倡導的5S現場管理法、設備點檢、PDCA持續(xù)改進等,淺顯易懂,任何人只要稍微一了解就明白它一定對我們企業(yè)提高生產管理水平、設備維護水平和企業(yè)員工素質有效;
2、初效明顯。TPM的第一步就是實施5S。5S用簡單易行的方式,在極短的時間內就使工作現場環(huán)境得到迅速明顯改觀。身處煥然一新、整潔漂亮的工作環(huán)境,沒有人不喜歡這種變化,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員工。首戰(zhàn)告捷,這就使得大家對后續(xù)的TPM活動更加期待,并充滿了熱情和信心。
3、人人有份。TPM全員參與的活動方式,與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群眾運動文化很是契合,它激發(fā)了我們每個人根植于骨子里的主人翁意識以及渴望得到廣泛認同的人生價值觀,所以很容易就會吸引從領導到基層的熱情參與和大力支持。當然了,熱情這東西只能保持一時,妄圖長期維持絕不現實,恐怕這恰是TPM“轟轟烈烈開始,無聲無息消逝”的原因之一吧。
第二,TPM目前是我們很多企業(yè)的唯一選擇。
當前我國企業(yè)的發(fā)展潮流,有幾個關鍵詞可以概括:精細化、扁平化、TPM、精益化。精益化、精細化和扁平化的實現基礎,大多要搞流程再造,實行從組織機構到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其難度與風險之大,大多企業(yè)恐怕是要思之再三而后行的。
TPM則不然。TPM沒有對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有任何傷筋動骨的消減,反而增加了一個TPM主持推進機構,還給其他各職能部門增添了一些額外職責(我們企業(yè)管理者都知道,給部門增加職責是無所謂的,就怕刪減大量職責,因為這會影響到部門權力和生存問題),相對來說,企業(yè)面臨的風險和遇到的阻力都很小,所以獲得企業(yè)領導層的廣泛青睞是理所當然的:與TPM相比,還有更保險更容易獲得普遍接受的模式方法嗎?沒有。
企業(yè)選擇TPM其實還有一個深層原因,就是領導不敢長時間“無作為”,否則領導層就會在給更上級領導和下屬“平庸無能”的象。干,總比不干強;不干,就是不作為。
因此,基于風險和必須要干點什么的考慮,企業(yè)領導選擇TPM其實是順理成章的事,這也算是比較明智的必然選擇。
第三,TPM臺前幕后利益相關者的共同炒作。
1.TPM的利益相關者
所謂TPM的利益相關者主要有兩種人:圍繞TPM搞咨詢、培訓的機構團體、專家團隊,這是依靠TPM吃飯甚至發(fā)家致富的群體,他們時刻不忘布道,屬于臺前;決策和主導推行TPM的企業(yè)中高管,他們與TPM成功與否有事實上的利害關系,因鮮為人知,故屬于幕后。
2.臺前專家們的本色
處于TPM大旗臺前的這群人,大都自尊自重,因為基本都是高學歷高智商的文化人,有炒作但不會過分,雖說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免不了對TPM只說好不言壞,卻也是人之常情。因為他們有著專家、教授、社團領導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在公開場合、輿論導向上都有很大的話語權,無形之中就提高了大眾對TPM的關注度,這屬于完全正常的TPM炒作。
但還是有少量的TPM培訓咨詢機構和個別TPM專家,不僅肆意的吹噓夸大TPM,而且還罔顧事實,狡辯耍賴。這些人的言行作為,突破了道德的起碼底線,連賣瓜王婆都不如——顧客發(fā)現西瓜有壞后,王婆會立馬拿好瓜換上,而絕不會翻臉不認賬,更不會罵顧客說是故意坑害她。
3. 幕后高管們的作用
與臺前頻繁登臺亮相的專家們不同,隱身于TPM旗幟幕后的企業(yè)高管們很少為大眾所知曉。他們其中的一些人,或基于強烈的事業(yè)心和進取精神,或基于大干快上的浮躁,或為某些臺前人的宣傳所蠱惑,發(fā)自內心地認為推行TPM是正確的決定;當然還有另一些企業(yè)高管,就像官員大拆大建提高GDP一樣,把推行TPM當做撈取職位和升遷資本的手段,甚至不惜轟轟烈烈地大搞速成式TPM。
TPM的最終買主正是這兩類幕后高管們。不論是出于善意還是有其它目的,終是為TPM拿出了不菲的真金白銀,當然掏的是企業(yè)腰包。
4.基于各自私利而聯合起來的TPM炒作
然而麻煩終是暴露出來了:企業(yè)推行的TPM效果并不理想(事實上絕大多數企業(yè)的TPM都確實如此)。
專家們首先會排除自己的責任:TPM本身的理論、方法和內容很完美,沒什么問題吧?他們對企業(yè)的指導也是認真負責、盡心盡力地按照協議履行的吧?所以,企業(yè)TPM失敗與TPM自身無關,與他們這些專家也無關,全是企業(yè)自己的原因,比如組織領導不力,管理水平太低,員工素質太差,等等。其實專家們這么做很正常,沒有哪個貨郎會說自己賣出的東西不好,更不會承認自己欺騙了顧客,任誰都是一樣,自身利益肯定要維護。
而身陷這個TPM沼澤中的企業(yè)高管們則比較尷尬了,擺在面前的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承認TPM推行失敗,要么咬牙鴨子嘴硬挺。承認失敗就要承擔相應責任,但鮮有人這么做,因為有丟官降職甚至罷職的危險;更多的則選擇繼續(xù)堅持推行TPM,寄望于通過日積月累使量變到質變,即便最終還是失敗,也會因時間而沖淡負面影響。當然還有一些企業(yè)領導打死都不會承認TPM推行失敗,但對上對下總要有個說得過去的交待吧?幸好還有看得見摸得著的“5S”成果可做遮羞布。
于是,本是分屬買家賣家、臺前幕后的這些專家、高管們,為了各自的私人利益,很默契地達成了共識,并共同營造出了這樣的氛圍——
TPM是先進可行的,我們推行TPM還是很有成效的……至于具體成績嘛,且看我們的“5S”現場。于是乎,你吹我捧,好不熱鬧。
結果,TPM受到了更多企業(yè)的關注和導入……
對TPM專家來說,這當然是他們要求的。因為“錢景”越來越亮了。對于企業(yè)高管來說,也期待著更多的企業(yè)加入TPM陣營。參加的人多了,就沒有人嘲笑自己上當了。世上的事就是這樣。曾經有數億國民被李一、張悟本的潮流玩弄,但沒有人認為自己有多懦弱。雖然我真的很懦弱。
由此,我不知道為什么很多企業(yè)都在推進TPM,但看到的宣傳總結資料總是云山霧罩,內容是籠統(tǒng)的語言,有說服力的數字統(tǒng)計屢見不鮮。因為你得不到真正的材料。
但是,無論是自己前進還是被動,自己前進都沒辦法,在TPM吃飯的專家小組和推進TPM的機構形成了事實上的利益共同體,大大吹散了TPM這個泡沫。
- 上一篇:淺談TPM全員生產維護
- 下一篇:成功推進TPM的技巧與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