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風險維修的應用與開展
來源/作者: TPM咨詢服務中心 丨 發(fā)布時間:2017-10-08 丨 瀏覽次數(shù):
風險維修(RiskBasedMaintenance,簡稱RBM)是基于風險分析和評價而制訂維修策略的方法。風險維修也是以設備或部件處理的風險為評判基礎的維修策略管理模式。
風險=后果×概率
所謂后果是指健康、安全與環(huán)境的危害,設備、材料的損失以及影響生產(chǎn)和服務損失。
風險分析要回答三個問題:
什么地方可能出現(xiàn)問題?即故障的定位、描述以及原因分析;
有多大可能出現(xiàn)問題?即故障出現(xiàn)的概率;
故障會造成什么后果?即故障造成的有形和無形影響、危害。
風險維修的應用
?。?)風險維修要考慮的維修成本
風險維修在制訂維修策略要綜合考慮各類維修成本和故障后果成本。
1)直接成本
包括日常維護成本(CBS)、預測與預防維修成本(CPM)以及糾正性即改善維修成本(CCM)。
2)間接成本(CINDIRECT)
包括組織、管理、后勤支持成本。
3)故障后果成本(CRISKES)
包括健康、環(huán)境與安全成本,生產(chǎn)、服務的延誤成本,設備、材料損壞成本以及信譽損失成本。
風險維修旨在這些成本的綜合之中尋求最小值來確定維修策略。
?。?)風險維修應用的無損檢測手段
目前,風險維修的檢查應用在靜態(tài)設備上,主要為管道、容器和結構件等等。應用的無損檢測手段主要有:
磁粉探傷
超聲波試驗
X射線試驗
渦流試驗
風險維修在檢測方面的主要成果為檢測方法的優(yōu)化,檢測周期的優(yōu)化,檢測成本的降低以及檢測可靠性和效率的提高。風險維修的檢測應用在保護儀器上,主要為報警裝置、誤差檢測儀器等等。主要檢測的故障是根據(jù)實際需要而確定的。檢測的方法是功能試驗,取得的成果為檢測周期的優(yōu)化、降低成本,可靠性和效率的提高等等。風險維修的檢測應用在運動設備上,主要為轉(zhuǎn)動設備、過程儀表、發(fā)電機、電動機等等。可檢測的明顯癥狀為振動、磨損、滴漏等等。主要檢測方法為RCM(可靠性為中心的維修)分析、風險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等。主要成果為潛在風險排序和維修效益水平分析,維修程序優(yōu)化等等。
?。?)風險維修的開展
風險維修的主要效益和特長表現(xiàn)在:
1)每個設備都可以辨識其風險優(yōu)先序;
2)減少工藝和需求的保守性;
3)使維修和降低風險的目標一致;
4)降低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減少設備事故和故障,減少不必要的檢查。
TPM咨詢公司從另一個角度講,風險維修實際延長了設備的壽命周期。
挪威、英國和荷蘭實驗應用基于風險的檢查(RiskBasedInspection--RBI)方法,取得顯著成果。其原理是對安全致命部件實施定量風險評估和操作危險性研究。除了安全關鍵部件,對那些故障影響可用性或造成停機損失的部件也加以關注。由于這些"問題"部件畢竟屬于少數(shù),大多數(shù)部件只具有低危害度,這樣就使檢查維修費用大大節(jié)省。RBI方法首先要確定系統(tǒng)和部件危害度,然后對照歷史記錄分析設備實際狀況,最后要優(yōu)化檢查和維修策略。圖1-12給出風險檢查頻率的優(yōu)化邏輯過程。
挪威StureAgelsen給出了風險為基礎的檢查與維修RIMAP工作流程,RIMAP對風險、POF(故障概率)、COF(故障后果)提出控制風險措施的領結模型。
因為風險維修是由故障概率與故障后果相乘而得,而故障概率對應的是故障原因樹,故障后果對應的是后果樹,原因與后果的連接點是事件。RBM就是根據(jù)故障概率和后果的大小來決定維修策略。RBM的目標就是讓風險最小化。
- 上一篇:TPM點檢中的定周期
- 下一篇:TPM點檢檢查實施